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密云清水下山来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08日 17:5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密云,云蒙山长城美如画。 杨 东摄(人民图片) 据2020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监测最高值相比,减少了97.7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降至28.15%,

北京密云,云蒙山长城美如画。 杨 东摄(人民图片)

据2020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监测最高值相比,减少了97.7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降至28.15%,水土流失中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28.16%降至19.48%。近年来,中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态势,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状况持续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中国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之路,绘就了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京郊山多,坡陡沟深。因人为破坏、自然风化等原因,位于北京郊区的密云区曾饱受水土流失的困扰。

打开北京地形图可以发现,北京市总面积的六成多是山区,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山区小流域担负着2000多万居民清洁用水的重任。密云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其中山区面积达1771.7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近80%,更是北京重要饮用地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区,其山区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首都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如今,在密云山间穿行,只见沟岔里的小溪流汇成稍宽的水面,继续流淌。近年来,密云区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根据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防治措施,搭建起“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综合考虑山、水、林、田、路、村等因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结合产业特点,实施系统治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密云区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80条,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率已达到65%。密云水库上游及山区水环境明显改善,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流域内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何为生态清洁小流域?据密云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它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是保护饮水水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位于密云区石城镇西北方向的张家坟小流域属于密云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流域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通过梯田整修、田间生产道路硬化等措施,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流域及周边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密云区石城镇贾峪村村民王稳海深有感触:“家门口的这个河沟没治理以前,年年一发水,坝就给冲毁了,沟里车也进不来人也进不来,治理以后,道路硬化了,环境也好了,收秋也方便了。”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与2011年相比,2020年密云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69平方公里,减少38.26%,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少98%以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密云美丽乡村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红香酥梨”“黄土坎贡梨”“蔡家甸苹果”等生态品牌走出了山区,“蔡家洼玫瑰情园”“桃园仙谷”“黑龙潭”“雾灵西峰”等优美景色让人向往……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不仅让密云的生态环境好起来,还让密云的乡亲们富起来了,来密云的游客越来越多,乡村民宿的生意也更加红火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既保护了水源,又促进了密云的产业结构升级,给人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密云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网址: http://www.zgstbc.cn/zonghexinwen/2022/0508/627.html



上一篇:山东:“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进大集
下一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流学科研讨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投稿 | 中国水土保持编辑部| 中国水土保持版面费 | 中国水土保持论文发表 | 中国水土保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