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8万平方公里 中国如何破解水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8日 02:16: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8万平方公里 中国如何破解水土保持难题?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条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8万平方公里 中国如何破解水土保持难题?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中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之一。据官方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20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9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中国如何破解水土保持的世界难题?如何实现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强度由“高”到“低”的历史性转变?

资料图:俯瞰甘肃庄浪百万亩梯田。 杨艳敏 摄

——严格纳入法治化轨道

中国历来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尤其是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简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的水土保持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水土保持有了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作为保障。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5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依法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近年来,中国逐渐建立起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坚持把预防生产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水土资源可承载范围之内。

在官方引导和法律约束之下,中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成效。据水利部2020年监测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2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9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8.48%下降到28.15%、减少了10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上世纪80年代的28.16%下降到19.48%,当前中国水土流失以轻中度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八成以上。

——突出重点、分区治理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加剧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威胁防洪安全,还会导致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影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应对本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作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中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文聪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水土流失成因和机理都存在差异,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长江上中游地区,以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重点是坡耕地改造和坡面水系建设。在黄土高原区,重点围绕减少入河泥沙,大力建设高标准淤地坝和旱作梯田。在东北黑土区,重点通过治理侵蚀沟和坡耕地,保护黑土资源。在其他区域,重点以流域为单元,统筹配置治理措施,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

此外,中国还聚焦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启动重点治理工程。以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其水土流失面积已经由有监测以来最严重时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23.42万平方公里,减少了近一半,主色调已由“黄”变“绿”。

——仍有140多万平方公里待治理

在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总体改善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局部地区的严重状况还未发生根本转变,比如,黄土高原仍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沟道重力侵蚀问题依然突出,是入黄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长江上游还有1.87亿亩坡耕地、东北黑土区耕地中还有45万条侵蚀沟亟须治理。据水利部统计,目前,中国仍有26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除部分高寒高海拔地区、连片沙漠等不需要或难以治理的区域外,应治理的面积还有14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仍任重道远。

为做好下一阶段水土保持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确立为“十四五”时期(2021年至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张文聪表示,水利部将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一方面用最严格的监管,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控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增量;另一方面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长江和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坡耕地、淤地坝、侵蚀沟治理工程,逐步减少水土流失的存量。(完)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网址: http://www.zgstbc.cn/zonghexinwen/2021/1228/556.html



上一篇:四川资阳:水土保持美生态 乡村振兴富百姓
下一篇:日前京冀联手查处密云水库上游8起水保违法案件

中国水土保持投稿 | 中国水土保持编辑部| 中国水土保持版面费 | 中国水土保持论文发表 | 中国水土保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